三牛登陆朋克娱乐-招商主管?在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需要完成十二项不可能的任务。如果把关川夏央和谷口治郎著绘《少爷的时代》比作第十三项的话,那编《少爷》可以说是第十四项。
《少爷的时代》这本书以夏目漱石这个最能代表“明治时代”的文豪为主角,讲述了他的代表作《少爷》是如何诞生的,所以“《少爷》的时代”指的是日本的明治时代(1867-1913),用中国的作品类比,可以写作“《阿Q》的时代”。
本书是日本漫画大师谷口治郎承认的毕生最重要的作品,日本漫画界至高奖项手冢治虫文化奖漫画大奖的获奖作,且是手冢文化奖史上最高分作品(超越《机器猫》《钢炼》《棋魂》的神作)。其编剧是日本著名纪实作家关川夏央,曾获得司马辽太郎奖,著有多部研究明治史的专著。
全书共五部,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夏目漱石(第一部《少爷的时代》)、森鸥外(第二部《秋之舞姬》 ) 、石川啄木(第三部《苍空之下》 ) 、幸德秋水(第四部《明治流星雨》 ) ,最后仍是漱石(第五部《闷闷不乐的漱石》 )。
这是一套知识量极大的沉浸式历史漫画,编剧和原画花了12年时间搜集资料、耐心考据、细心编排,以明治时代的文学家、思想家为主角,用5卷1472页的篇幅描绘时代先驱们的群像,讲述《少爷》《我是猫》《舞姬》《浮云》等名著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用巨笔勾勒出日本近代文学史的缩影,也立体呈现了近代日本的青年时期。
全书将文学、历史、文化熔于一炉,极具分量,又不是简单的科普知识的漫画,轻快好读,以写论文的精神来画漫画,又将考证到的材料内化、融合,书中出现的风景、地点、物品皆符合时代风貌,贴合人物性格。单看一页画面难以想象里面有那么多内容,是真正举重若轻的经典漫画。
据不完全统计全书出现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近150人,加上对话、注释和参考文献当中出现的人物差不多有320人。
同时这又是一套独树一帜的视觉文学作品,谷口的画技使其一举封神,他用画面来记录时代之风、精神之火与思想浪潮,将精神的世界转化为具体的人物风景,既极其写实细腻,又能完美地表达时代细节和人物特征。
明明是静止的画面,却能从中感受到热情与厚重,背景都在说话、在表达。极高的亲和力,精美到近乎苛刻的细节,不夸张,不渲染间带出悠远绵长的情感,让读者可以看得更慢更细,完全地沉浸投入于线条营造出的文学/历史世界中。单是欣赏画作本身,便已经目不暇给。
文人、学生、黑道、政客、小偷、祕探、记者、柔道选手、外国丽人、女性主义者、社会活动家个个如同历史中走出,那些有史可考,留下记载的照片好像忽然活了过来,跳出自己的舞步——
车站、公园、监狱、酒馆、学校、官署、当铺、报社、医院、文学社、牛奶餐厅……既有鹿鸣馆、东京大学、赤坂离宫、尼古拉堂、十二阶下、朝日新闻社、平民社、新桥车站、漱石山房这种国人熟悉的地点,也有水道桥、食违见附、修善寺、银座炼瓦街、第一家洋食店精养轩、洋装店三井吴服店、长与胃肠医院、江户桥市场、市谷监狱这种听上去相当陌生的地方。
△十二阶:明治年间盖在浅草六区的十二楼建筑,又称凌云阁。楼下的建筑被称为十二阶下,那一带有许多以酒馆名义经营的私娼馆,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发芽的温床。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石川啄木等文学家的作品中都出现过这个地方。
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自然主义的代表作者田山花袋、岛崎藤村、国木田独步……在谈论着白桦派的先驱作者有岛五郎,观念文学的代表作者泉镜花、拟古典主义的代表作者尾崎红叶、“言文一致”的创始人二叶亭四迷……
△每周四漱石在自己家举办的聚会,其学生和喜爱文学之青年齐聚一堂,畅聊文学艺术。
△“潘”乃希腊神话中的牧神、享乐之神。“潘神会”是明治末期唯美派艺术家的恳谈会,意在交流文学、美术。
参会者有诗人北原白秋、吉井勇、木下杢太郎以及画家石井柏亭、山本鼎等人。从明治四十一年年底开始,每月办两次,都在周六举行,众人常聚集于隅田川边的西洋餐厅,畅享美酒、美食。
《灰心调》《痛快调》《壮士调》《东云调》《书生调》《喇叭调》《嗷派开派调》《美丽的大自然》《故乡的旧居》……随口哼的流行歌,表达志向的演歌,艺妓们表演弹唱的小调,选入书本的经典歌谣,玩手鞠游戏时哼的儿歌……
△由美国作曲家W. S. Hays创作的歌曲“My Dear Old Sunny Home”,日本由犬童球溪填词创作了《故乡的旧居》,中国由李叔同填词创作了《忆儿时》。
△俳句界名句,明治二十八年十月正冈子规于松山辞别漱石去东京时写下的俳句。你身处松山之秋,我奔赴东京之秋,极言深秋别离、双重离愁。
这就是明治的活历史,但不像历史书那样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也不仅仅罗列知识点或体现作者的趣味,而像山田风太郎写忍法帖系列那样用通俗笔法写时代回音,以多线、层叠的说故事模式写群像剧,用画笔雕刻时代,用图像具现思想,用漫画描述文学。
不仅有纪实,其编排方式更将近松门左卫门“虚实皮膜”的艺术论阐释得淋漓尽致。所谓的“虚实皮膜”即艺术存在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极微妙处,虚实之间仅隔一层“皮膜”。
在第一部和第五部的漱石故事中,作者用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重新演绎了名著《少爷》,上演两部书两个少爷的剧中剧,更在最后一卷中以《神曲》式的创作手法,用漱石病危,半小时假死状态的魂游收束全五部的内容,把人物一一串联,使整个故事再度升华,形成抽象梦幻的第三空间(第一为历史空间,第二为文学空间,第三为虚构空间),增加了故事的维度,体现了漫画独一无二的魅力。
在现今这个时代,历史类漫画往往仅仅有名人的噱头,实际是大乱斗——《三国无双》《文豪野犬》等等;有的保留了大时代背景,解构新说——《火凤燎原》《信长协奏曲》等等;有的是学习漫画,侧重知识的讲解,更像历史图鉴,故事体验感接近于无——小学馆的《日本历史》《第一堂日本文学课》等等;有的根据人物传记或名著改编,或侧重于某一人物,或本身有成熟完善的故事底本——《诗人独自徘徊》《浪客行》等等。
《少爷》兼具了这些创作手法的优点,既考据扎实到足以做专业学生的研究材料,又不乏强烈的故事性。没有戏说,没有现成的故事脚本,却将故事编排到足以媲美大河剧,虚实并进,面面俱到,把文豪的一生、生活的苦斗、自我的探求、未来的思索这些宏大的主题深入刻画,时代细节和人物经历却又完美地符合史实,令人观止,早已超出了漫画的范畴。
更值得佩服的是这套书的深度和内涵足以使其名留日本漫画史,但连作者自己也知道写这套书吃力不讨好,可能没有人气,甚至到要退出这一行的时候才鼓起勇气跟编辑提出这个选题。曾有读者说“文学化的叙述,艺术感的分镜是第一重藩篱,无数名人典故和疏远的时代背景是第二重藩篱,对时代行为的反思,对民族思想的解读是第三重藩篱。”而编辑要做的正是尽可能清除这些“藩篱”。
但这可能才是这套书最特别的地方,它是对所有人的考验,对作者、对编辑、对读者,这是一套无限纵深的书,禁得起反复品读,任何画历史、传记、文学漫画的创作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养分;但同时阅读它、研究它也需要难得的耐心。世界越来越快,愿意花如此多时间去做“无用”的漫画更让人看到作者的坚持和信念。
总之,这套书的优点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完的,校对老师说她之前是看了这套书才决定去日本学日本文学的,而作为一个日语系的学生,本书的很多内容甚至是我们考研的内容……我愿意自豪地将这套书推荐给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脱水版:我们在校对上花了超多心思,做了非常多的图片修复,对漫画各个部件的设计都很用心,简中版值得收藏是真心话。
《少爷的时代》之前出过两个台版,分别是2000年尖端版和2018年卫城版。尖端版是平装单封,已绝版多年,胜在文件是日版原图,印刷好,远胜卫城版,但翻译基本无注释,且存在大量误译;卫城版则胜在翻译更准确,注释更详尽,但图源存在大量问题;而日版因为内容艰深且存在文化隔膜也没有注释,使三个版本都没有达到收藏的最佳效果,这也给简中版提供了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除了第二部,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明治三十九年至明治四十三年这段时间内。每一部皆出现文豪的代表作品,比如第一部的《少爷》《我是猫》《破戒》;第二部明写《舞姬》《浮云》,暗线还有森鸥外的《妄想》和屠格涅夫的《阿霞》;第三部的《一握之砂》《邪宗门》《煤烟》;第四部的《宣言》《三醉人经纶问答》《佳人奇遇》;第五部的《往事漫忆》《三四郎》《建设中》。(小声:有时间大家可以读读这几本书,能大大提升对全套书的理解)
这些名著并非以画外音或注释的形式出现,而融入了故事情节,有的甚至对理解剧情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作者以极开阔的眼界博观约取,融会贯通,但也许是由于本书出现的文豪与思想家大多数在日本极负盛名,原书没有加任何注释,这就给译者和编辑带来极大的工作量。
举个例子,《我是猫》的开篇“我是猫,还没有名字”在日本尽人皆知,在中国则未必;夏目漱石可能知名度很高,可要求人人熟读他的所有作品,显然不可能,而更多人大概也没听过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这些名字,更不用说桃中轩云右卫门、添田哑蝉坊之流了。
直接引用名著的句子其实是最容易加注的,只需回到文本中去,追究出自第几节的内容就可以方便读者自行查找了。(有的也要费点工夫,比如第二册提到屠格涅夫的《阿霞》,这本书的日文名却叫作片想い(单恋),而屠格涅夫有本小说叫《初恋》,一开始我就把这两本书混为一谈,在《初恋》中找《阿霞》的情节当然是缘木求鱼)
表层的知识已经不少,但更多内容隐于水面下。我们看到的是作家、作品、派别、时代背景,但实际更难梳理的是外国读者已经家喻户晓而中国读者尚懵懵懂懂的东西,难的是厘清人物之间的丝线,暗藏着的名著致敬,对人物关系、文豪思想的透彻领悟。
有文本的时候去查阅资料,可能很花时间,顺着查下去终有所获,但漫画还有只用画表现的致敬,这种致敬则非常隐蔽,没有给任何提示,你甚至没有意识到那里是致敬,非常考验编辑的真功夫。
△《秋之舞姬》中致敬森鸥外的《妄想》,本章节中提到大量哈特曼、黑格尔、叔本华哲学理论,初看似懂非懂,看完《妄想》豁然开朗。
还有很多概念是之前中文世界里没有翻译、介绍过的,挑战这一项心中难免忐忑。另外,所有的注释我们并没有采取直接引用百度或相关搜索引擎,而引自各大权威辞书、字典、课本,这虽然增加了更多工作量,却保证了信息的来源可靠详实,读者们也可以和搜索引擎搜到的信息一起阅读,互相补充。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作者创作时间跨度过大,前几部未来得及更改或保持一致的设定:
另外我们也做了很多历史背景和相关内容的介绍和梳理,对于专业研究者可能不值一提,但应该能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故事设定。
△大森翻译成巨大的森林(大森是现在东京大田区以大森站为中心的地区,明治维新前靠海,以养殖海苔为业,十分贫穷。)
△初版译文和终版译文,初版无大错,但本段有梁启超的通译版,显然更符合故事里秋水诵读经典的场景。
最令人惊异的是如此一部文史巨著,居然看不到注释……这方面卫城的新版做得好很多,改正了很多错译,但仍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翻译错误——
很显然,二叶亭去世于五月十日,六月二日举办葬礼。台版完全理解错了原文。 卫城的译注很多 ,但译注和内容经常毫无关联。
原田美枝子、石原真理子、池田美代子,我们可以写一堆她们的生平,也可以在百度上搜到很多相关内容,但实际上对我们理解原书并没有帮助,作者为什么把这三个人相提并论?要注释的应该是三人之间的共同点。
简中版注释:三人皆外表美艳,行事大胆,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却也拍过擦边出格的写真或照片。做文史类图书的老师应该都遇到过跟我类似的问题吧,只是我把这些说出来了!共勉!
精校精译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更是享受的过程(图书编辑最幸福的就是看稿!),没想到真正的修行刚刚开始。下面是少数漫画编辑才能遭遇的“劫难”——这套书的原始素材存在极大问题,是我当漫画编辑以来仅见。
去年8月拿到书号,而文件的问题却使本书经过三次下厂,都不得不拿回重新处理图像,真如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
对原图的修复跟复原古画一样是个极精细的活,也需要无比的耐心和勇气=L=美编老师将我拉进黑名单呜呜呜(此处给美编老师比心);制作老师看到我就戴上“痛苦面具”;印务老师每次看到我都说同情我还有:“你知道你替换了多少页吗,给印厂的替换页邮件好几页都翻不完”(辛苦了!)。
谷口漫画的版权比较复杂,大部分交给了法国代理,所以在某一时间点后购买的素材都是法版素材,我们和卫城新装版购买的都是这批文件,推想谷口将《少爷》的版权交给法国后,法版在制作排版时对原图做了一些处理,这些处理,老实说不太巧妙,所以大家的文件都存在一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一个漫画读者难以忍受的。
总结起来其实有只有两类,但出现的形式五花八门,使得不得不认真看每一格“找不同”——
因为1号人脸上有拟声词,在修掉拟声词时可能擦除了原画的人脸,修补的时候直接复制了2号的脸,使得1号和2号长得宛如双胞兄弟,而前面的人物则被去掉了帽子,使得比例失调。
我们做了两次处理,一次处理采取的是美编修图的方式,非常接近,有一点点不同,二次处理最终还原。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最让我头疼……因为蓝纸/打样上不觉得有问题,以为印刷的时候这些问题自然会解决……后来发现我真的想多了,原素材的问题太大了。
而这只猫是漱石家养的黑猫,在第一本里有举足轻重的戏份,可怕的是现在“脸太黑”,完全分辨不出五官。
整体的图难修,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微调。四次调整,印厂开机走样,直到调整出现胡须的细节。
△上面的 猫的轮廓逐渐清晰,下面的猫的胡须和眼睛因为线条太细却需要一再调整
这只猫在原书出现13处,每一处我们都进行了多次打样、调试。而且不止猫,消失的烟、炭笔画、衣服的纹样,差距大到怀疑人生↓
糊掉的衣服纹理,发现谷口很喜欢这个竹纹网点,这是他画和服时爱用的纹样,在他的其他漫画如《老师的提包》中也曾贴过很多次。但这个竹子的纹理真的很容易印不清!
此类问题太多了,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对比了,如果纸片党老师们愿意,可以自己拿卫城版对比。
处理图片消耗了极大精力,后期我已经没有在看文字,每天都在修复图片……就在修完图以为已经万事大吉,可以下厂的时候没想到又出现了撞网问题……这是每个日漫编辑几乎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日漫作者特别喜欢用网点),但我最初以为印厂用调频网可以搞定,很显然我又想简单了……
数码样和蓝纸均出现大量网格,但法版和台版都没有这个问题,上机印了一次点匀了一些但仍有网格,困惑的我。
这次撞网因为原文件看不出来,屏幕上有网格的印出来却没有,没有的印出来却有,又不可能每一页印上机样,所以只能一页一页盯机,下厂之前真的非常焦虑忐忑,好在出来的效果基本满意。
本书的跨页很少,只有3-4处,此次重新处理了图片,尽量避免了露白和对不齐的问题。
旁白、对话字体参考原书字体填字,篇章页的主体是图,有字的地方不修,下面加注释,不破坏画面,而内页出现的文字尤其是涉及剧情的部分会汉化。
拟声词该不该修的问题,大家各执一见,有人认为这是原作者画面的一部分不应该修,但修肯定是吃力不一定讨好的做法。我们也选择修,尽量靠近原书用字体,符合场景的氛围。
本书的拟声词花样很少,并不是特意做出的字体,所以相对来说修也不会不合适。这种处理方法可能见仁见智,也欢迎大家给出更多意见。
书盒我们想过很多点子,最初想做的是类似《刀魂》的包袱皮式书盒。颇新颖又典雅古朴,收纳这类历史漫画比较适合。
但这套书的确比较厚,做成这种形式开合并不十分便利,我期望的是这套书能成为大家的常读书籍,取装方便,不易损耗,而不是买回来就束之高阁。
现在做的书盒是常见的荷兰板书盒,日版港版台版中爱藏版经常使用这类书盒,相信也比较容易和大家书柜里的其他漫画配套,这种书盒其实是各种书盒中造价更贵的,相对也更坚固耐用。
也有一些漫迷朋友说并不想要书盒,因为书盒既占用空间又耗费成本,所以我们加了点小设计,希望书盒既有实用的收纳功能还能拥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于是在书盒内部也印刷了明治的风景画,试图打造一个小小的明治风景箱。
不爱书盒的读者可以把书取出单放,书盒单摆也能自成风景,还可以放点小手办和盒子互动。
双封设计,实际是无奈之举。因为不可抗力原因,我们没法直接用原来的新装版封面,也试过改图,也试过挣扎,也试过重新设计……但我知道作为漫迷,大家更想要的不是我们的设计,而是谷口的原画,新装版那么美丽的封面不能这样被我们放弃,于是综合各方的要求,我们最后争取到将原画印刷在封皮的背面,这样内外皆印原画,“买一赠一”,读者一次可以拥有两款封面。
正面为日版文库版封面,清爽简洁,拥有不同于漫画的文学气质;背面是大师原作,细腻表现明治世相,两款任君选择。外封纸也是我们特选的,和原版不同,是一种布纹纸,是纸,但有布的肌理感,素雅自然也相对耐折,正背面纹理还不一样,印刷出来的感觉也有小小的不同,但和两个封面的气韵与主题意外地匹配。
△外封的正面和背面,放大能看到一些细节,我技术有限,更多图片大家看新书实拍图呀!
法版没有内封,日版和台版设计相同,潘通色纯色封面。简中版全新设计,五种颜色配上主人公的Q版形象,用不同的色调体现五部书不同的风格。
内封选取的是一种手 工和纸——横川白练,白练即白色绢丝,纸本身自带银丝,打样出来的时候我对其一见钟情,用之印刷日本的传统色,古典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隽永文艺的味道非常适合《少爷》的气质。
其实一般内封大家不会用特别好的纸,因为觉得钱要花在明处,醒目的外封才更吸引眼球。但为了打造更好的典藏版,我们还是不惜工本地选择了这种纸。
没想到这种纸有其局限性,它是手抄纸,银丝因批次不同数量也不同,而且四色印刷,上机后银丝被滚筒滚过四遍之后会脱落很多,印厂需要反复清理滚筒,颜色也很容易追不准。这是我遇到的最后一难,我已经拿到了装好的样书,却发现取回的是假经,严重偏色,而且完全看不到银丝——
我知道可能没有读者在乎,因为内封没有原版可以对照,得失只在编辑自己心里,而且已经拿到样书,再修改需要公司重新出钱,纸钱、印刷费、时间成本……但没有想到的是主编和各位同事都支持了我,都坚持要最好的效果,而没有“等到加印时再改”。
我们重新换了银丝更多的纸,费尽心力去了印厂追到了想要的颜色,虽然银丝因为印刷的原因还是远没有打样明显,但我已经没有遗憾了。(不是阴阳怪气,用任何一种新工艺、新材料都是在,因为没有先例,而编辑真的是遗憾的艺术,听天由命、力不从心或尽了全力也没有好效果都是常事,所以没有遗憾的时刻也非常珍贵!)
可能大家没想到衬纸也有可说的,但确实中间波折不断。我的理念是保持整体设计的和谐,而不是哪一个部件特别出挑。我希望衬纸能和内封搭配,还得有质感,所以一开始就不打算用现成的纸品,而准备印刷和内封呼应的五色。
本来因为内封用了非常贵的纸,印务老师建议衬纸节省些,用常用的胶版纸,但胶版纸印出的纹理特别假,所以又精选了几种特种纸:120g草浆、110g素棉和135g绵柔,这三种纸的效果都非常好,尤其是素棉手感殊胜,像云朵般轻柔细腻,完全达到我的理想效果。
没想到下厂前夕拿到蓝纸样时,忽然发现纸本身很棒,但极其透页,甚至直接透出扉页的图案。我只能慌慌张张再去选别的纸。一开始选了和草浆类似的大地系列,打样的效果也非常好,印务老师却说这个大地纸太厚,这么支棱翻阅的体验感不好。的确为了不透,我们选了高克重的纸,但就是这么纠结,不是太薄就是太硬……还不能太贵……能找到现在这种纸是和采购老师翻遍手边所有纸样的最好选择,基本达到预期。
只说一句,虽然是平装,但内页我们做的是锁线+胶装的形式,可以尽可能地摊开,也大程度地避免了脱胶的风险,采用了国外进口的书纸,轻巧好翻,在同类纸中最不透页。
版式是在看汤浅《春宵苦短》时得到的灵感,京都古书扉页的这种设计感觉挺像藏书票,是书店身份的象征,也可以体现文学细节,遂致敬之。
我们这次做的是明治日历加《少爷》解说。我做赠品的理念是希望赠品和书相关,而并不仅仅是觉得有趣或好看做出来的:比如《森林大帝》的赠品做的胶片书签,是因为《森林大帝》是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我们做的四格胶片三格黑白最后一格过度到彩色,很适合《森林大帝》,又很有意义。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很多社做赠品也不局限于做基本的海报、明信片和贴纸了,也卷起来,会想尝试做一些新东西,比如温感明信片、光栅卡……能看出编辑老师在有限的成本内做出的努力,向可爱的同行们致敬。
《少爷的时代》我最初也想过很多点子,因为这套漫画和文学息息相关,其实能做的也比较多。比如文豪信纸、一笔笺、明治时代的东京地图(因为全书出现了很多东京的地名,想过做成文学散步巡礼之类)我甚至还想过做文豪对战卡,标上文豪的代表作、能力值、名人名言之类的,比如夏目漱石就是ssr卡,代表作《少爷》《我是猫》等等,名言可以写“我捡来星星的碎片放到泥土上”等等,石川啄木是sr卡,还可以做中国的文豪,鲁迅郁达夫之类,应该很好玩,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均被迫放弃。
最后我们做的是明治的日历。本书的所有事件,除了第二部森鸥外的回忆,其余基本集中在明治三十九年至明治四十三年(1906-1910)这段时间内。不止书里描写的大事件,整个社会上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其中的人物,我希望做的是扩大视角,当大家看到发生某一情节的时候,可以把这件事放在宏阔的历史中,看到事与事是如何相互影响,人与人如何选择。
这也是历史的真义,对着日历看不但更清晰,也可以重新梳理故事线,像鹰在空中盘旋一般,有整体的把握。真心实意地说这个日历真的非常有用,我甚至利用这个日历发现了很多原书设定的小错误。
比如第四部的58页出现了时间明治三十四年春,61页又写到去年(明治三十三年)伊庭想太郎刺杀了星亨,实际星亨被刺杀的时间却是明治三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而且前面的时间点是春天,为什么却能预知夏天的事,明显不符合情理。简中版在这里都做了修正。据我所知,日本精装新版也做了修正。
再比如第2部这里直译是明治三十九年《平民新闻》创刊,但明治三十八年《平民新闻》已经废刊了,经过核资料才知道《平民新闻》分两种,三十八年废刊的是周刊,三十九年创刊的是日刊。
可这个日历的内容不是现成的,更不是大风刮来的,在维基或百度上查找历史上的今天,可以找到一些记录,但是这类记录和本书并不特别契合(因为一般留下记录的多是改变世界的事件),而且这类记录一般会写哪个月发生了什么事,却很少精准到某一天。
比如我可以通过查夏目漱石年表查到夏目哪个月从朝日新闻社辞职,但具体是哪一天还需要细查下去,最后我通过查阅日本当天的报纸才得以确认。
为了保证每个月都有事件可以记录,我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基础,先梳理了五本书出现的所有人物的百科、年谱,包括他们的一些主要经历,接着还查阅了该时间段各国重要文学的出版时间(很难对上,对上了外国的出版时间也很少细到哪一天)。
能对上时间的很少,通常查一个下午发现全是无用功。最后我又通读全书,把全书出现的时间节点和日历一一对照,还查阅了一些岁时历和日本常见的节日(没派上用场)……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增加任何一条都要碰运气。
还有折页背面的《少爷》解说和人物介绍,这样一套以漱石的《少爷》展开的漫画,很多读者对《少爷》这本书还很陌生怎么行,有解说想必能好一些,于是我又整理了《少爷》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
大家肯定觉得这些内容网上一搜就有,但实际上网上的内容错误颇多,有很多内容你必须看原文,而这类文学的解说错了是最露怯的,我不得不重读《少爷》原文,兢兢业业地完成了这个小赠品。
这个赠品的字数甚至超过了某些书……而且我不希望做赠品耽误本书的正常进度,所以我只能在下班、周末和节假日查资料,最后版权确认的时候还要把这一万多字全部翻译成日语……一边写一边哭一边骂自己的过往不堪回首……不知道以后我还有没有勇气做这么复杂的赠品,有机会再说!
形式也是个大问题,我不希望做成单页,或者小册子的形式,小册子是最好做的,但我们做的是日历而不是注释集合,本来大量信息的堆积就很容易让人疲劳,我还是希望把内容放在一张纸上,有连续的、真实日历的感觉。
所以最后才选择了风琴折,这种折页在日本叫作“蛇腹本”,其实很常见,但它的版面受纸张幅面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文库本大小的风琴折本较常见。而日历却不能做那么小巧,有十二个月,做太小放不下那么多内容,现在的字号也是经过多次调适的结果。
《少爷的时代》在日本多次加印,有文库版、全彩版、爱藏版、精装版多个版本,简体中文版引进的底本为日版的新装版,完整收录了新装版的所有内容,包括各卷的创作谈,以及作者谷口治郎和关川夏央对本书的评价、解读和创作心得。此外简中版特别收录了日本明治时代大事记和极简明治文学史。
明治大事记和明治日历的区别是,明治大事记包含明治年间(1867-1913)的所有大事,精确到月,可以更深理解时代背景,而明治日历则聚焦故事发生的那几年(1906-1910),精确到哪一天,细节更多。
极简明治文学史则希望起到帮助大家梳理明治年间文学流派的作用,全是干货哈哈哈。加这些都是因为印张不整,不是为了折磨大家,如果不加就只能放白页了,白页太多在我看来是编辑的失责……倾情放送!
另外我们还特制了渠道赠品——文学小挂件,布制,背面字是刺绣,出自夏目的名句,我自己爱得不行,已经挂在包上了——文豪喊你们不要拖延,保佑大家截稿日顺顺利利!
也改过很多次,因为字太细,画也不是Q版,线条很多,不好绣,需要多次调试,另外绳子是我们特选的暗金绳,和市面通用的黄色绳不一样,更显档次(感谢营销老师和赠品设计老师以及渠道老师的严格选品),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后浪自营店购买。
最后的最后,知道有些读者会关心这句,也非常感谢大家读到这里——再次因为不可抗力,对人物露点进行了细微处理(共9处),其余无删减。懂的都懂,就不多说了。
我深知自己做的工作仍十分微小,书的内容太深,而做书的时间却有限,离完美肯定还差得很远,我可以保证的是“这就是我的全部,在做这套书的时候我没有任何一分钟偷懒懈怠,是以搞学术的心态在做漫画,该坚持的地方我都坚持了”,限于知识量,有疏漏、讹误之处也请各位老师、读者雅正,最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喜欢这套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