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娱乐-测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打造长三角一流的大花园,绘就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金西发展愿景摆在眼前,如何建成建好,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金西样本?这段时间,一想到这,有着21年乡镇工作经验的邵天加不自觉握紧了手中的笔。
任金华开发区农旅局局长一职3年多来,邵天加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带着心系“三农”的情怀和温度,带领农旅局积极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一手保障粮食安全,一手促进乡村振兴。
刀刃向内摆问题两张清单动线月到岗后,别的不论,沉甸甸的遗留问题给了邵天加“当头一棒”——农林水、美丽乡村等以奖代补遗留项目多达208个,其中2013—2018年的遗留项目有136个,镇村相关主体有意见,称“农办的钱不好拿”,上级主管部门也不满意。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他不禁 “心里一沉”。
这一棒没有打蒙邵天加。经过没日没夜的连续调研和沟通,他决定先干两件事:一是对各条线上的政策进行梳理汇编,二是对存量项目进行分类归档。
2019年以来,208个项目被分成未开工、开工进度慢、完工未验收、验收未收到审计报告、资金未结算等几种类型,明晰权责,闭环管理,逐一销号。与此同时,建立月度通报制度,局每月主动给各乡镇书记、镇长发放一张粉色的卡纸,温馨提醒相关项目进度。不定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召开项目推进会,“有问题当面提,没问题回家干”。
如此一来,抱怨少了,干事氛围浓了起来。通过持续项目攻坚,目前累计已销号遗留项目155个,其中去年销号55个,一批上级关注、镇村反映强烈的项目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到2020年底,专项资金执行率达83.5%,与2017年底相比,增长120%,资金执行率由多年“坐庄”黄榜到全年跳出黄榜。
一张项目清单+一张资金清单,千头万绪不离这两张核心清单,邵天加深谙此道。去年以来,开发区农旅局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以前一个项目要找七八个人签字,现在线上走流程,数据代替人跑腿,效率大大提高。线上公开、线上审批、线上研判的管理机制直击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公开不及时等沉疴,一张“阳光卡”更是最大限度降低了村干部的廉政风险。目前开发区7个乡镇(街道)159个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完成“三资”系统线上运行,并在洋埠镇试行“阳光公开”工作,下一步将全面铺开。
“从队伍建设上来说,我们是‘本公司常年招收技术熟练工’;从职能范围上说,我们是‘八爪章鱼’还欠一爪。”邵天加的这句戏言也是开发区农旅局现状的真实写照。受体制所限,开发区农旅局人员配备相对薄弱,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匮乏,农口事多量大面广,目前承担着农业、林业、水利、新农村建设、旅游、招商以及宅基地审批监管等七大方面的工作,难免疲于应付。
对此,邵天加想到了借助“外脑”,实施开放式创新,着力做好借势借力借智“三借”文章。借势,是拥抱“双循环”新格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再发力,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农旅融合、产村融合、数字乡村等。借力,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建农业技术顾问团队,补足技术人才短板;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开发区大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依托开发区旅游协会、餐饮协会,试点“旅行社+村+基地”模式,给农旅注入市场专业力量;与金华成泰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争取到50亿元规模的乡村振兴信贷资金等。借智,是与浙江农林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九峰职校等专业院校紧密合作,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模式的创新与推广应用等。
据统计,去年开发区农旅局的政府购买项目为32项,今年截至目前已达40项。“每一股专业力量都是我们的工作抓手,各项工作就有了支撑。”邵天加说,经此布局,农旅局内部可将更多精力花在研究、出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务实政策上,不断优化政策供给。
近年来,该局陆续牵头制定《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粮食生产扶持政策(2019—2021)》《
》《金华开发区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1—2023)》等一系列与粮食生产、农村人居、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等有关的政策,有效激发各农业主体的干事创业积极性。近三年来,开发区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逐年稳步增长。2020年,金华开发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13元,增幅5.7%;所有行政村达到总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100%实现消薄。片区开发抓农业优化业态赢未来
走在汤溪镇派溪童畈粮食功能区的田间道路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画铺陈在大地上,与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扫一扫沿路、 沿渠设置的广告牌上的二维码,如同翻开大自然的书页,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有关粮食生产、水生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从派溪童畈驾车出发,到九峰佳乐牧场,再往前是百亩薰衣草园——百亩向日葵基地——万亩茶园,汤九公路美丽乡村风景线是开发区全域旅游开发理念下的又一条农旅融合旅游线,到今年下半年有望成为旅游打卡的热门地。近年来,乡村游、研学游已成为探索农旅融合、助农增收致富的新名片。去年,开发区接待游客668万多人次,增速排名全市第一,旅游总收入59.48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开发区农旅局以片区开发的理念,通盘统筹村庄环境、路渠基建、元素植入等,为农旅融合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2018年以来,共投资1.2亿元对28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旅行社+村+基地”开发模式,逐步将特色古村、山水田林、人文古韵串珠成链,金西“30分钟旅游圈”已然成型并不断完善。
“农旅融合的关键一步是业态布局,没有业态支撑,就算把客流引进来,也只是昙花一现。”邵天加说,接下来,农旅局将出台一系列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激发粮食、果蔬、畜牧、水产养殖等各类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振兴美丽田园;引导打造一批精品农家乐、民宿、特色研学项目,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古村落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留客留人;实施“浙中婺香”农业公共品牌战略,建立开发区主导、市场化主体牵头搭建的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合作平台,做强农特产品牌……“让吃住游购产业集中连片,以产业振兴撬动粮食生产、美丽乡村建设、农家乐民宿、古建筑修缮保护、全域旅游发展‘五个一千万’工程,以此带动美丽田园和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实现‘美丽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文旅康养新城。”在邵天加的规划里,开发区的“未来乡村”之路这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