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恒行6平台}的核心要点!坐落在沂蒙山苍茫褶皱深处的淄博市沂源县,有着“山东屋脊”的称谓,1636平方公里的土地,98%广袤的乡村;57.6万人口中,63%是淳朴的农民。2024年2月,齐鲁石化选派的曹振华与伊庆国,肩负省派使命,踏上了这片孕育了奔涌沂河与不朽沂蒙精神的红色热土。驻村以来,他们以脚步丈量泥泞,以热忱拥抱风霜,将“三牛”精神镌刻到乡村振兴的蓝图中,让山乡旧貌焕发时代新颜。
五月,沂源县燕崖镇沉浸在大樱桃的丰收喜悦中,但“黄金72小时”的销售压力如影随形。曹振华与伊庆国深知,每一颗樱桃背后,是乡亲们一整年的辛劳与期盼。凌晨一点,山风裹挟着阵阵凉意,燕崖镇的大樱桃交易市场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连续三个日夜,两位书记的身影始终穿梭于果园与市场之间。他们与乡亲们一同分拣、装箱,汗水浸透衣衫,每天仅靠着零星的3小时休整支撑着疲惫身躯。
为提升樱桃售价,曹振华架起直播设备,热情洋溢地当起了“带货主播”:“沂源大樱桃,红如玛瑙甜如蜜,老铁们快下单!”屏幕那端,齐鲁石化强大的后方支援迅速响应,订单暴增。当最后一车满载希望的货车驶离村庄,晨曦微露,市场渐渐安静,两位书记布满血丝的眼中映着村民舒展的笑颜。那盏长夜不熄的灯火,照亮的是通往富裕的坦途。一年多的并肩奋战,换来了4.8万斤樱桃、11万斤苹果、2000斤蓝莓畅销的亮眼成绩,124万元销售收入实实在在地落入了乡亲们的口袋。
面对传统农业的瓶颈与土地资源的沉睡,曹振华与伊庆国决心以工业化思维“点石成金”。当“数字蓝莓种植园”的构想首次提出,质疑声悄然蔓延:这荒坡薄地,真能长出“金果子”?
蓝图既定,行动如风。寒冬腊月,北风如刀,雪花纷扬,燕崖镇南安乐村北的荒坡上却机械轰鸣。曹振华与伊庆国裹着厚重的棉大衣,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勘在泥泞的工地上。他们顶风冒雪坚持督促进度,技术难题横亘眼前,两人便星夜驱车数百公里,多方求教农业专家,只为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冻土中生根。
百日攻坚,荒坡巨变!通过与施工方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以“工业化思维”推进项目建设,让每个大棚建设成本降低5%。最终,11座现代化冬暖棚、21个标准春秋棚次第排开,百亩蓝莓园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山间。这不仅是一个产业园的落成,更是发展模式的破茧重生。产业园的运营解决了50名村民的长期就业,村集体年收入历史性地突破50万元大关。村民李大嫂在温暖如春的大棚里精心侍弄着蓝莓苗,感慨万千:“以前冬天只能闲着等开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这棚里种的是蓝莓,结的可是咱的好日子!”
基础设施薄弱,曾是制约山村发展的“中梗阻”。当得知省“以工代赈”生产路项目申报开始,一条能彻底改变安乐片区六个村运输困境的“民心路”成为两位心中的头等大事。正值项目申报的关键冲刺期,伊庆国却刚经历了一场肿瘤手术。术后仅两天,引流管和绷带还未拆除,他便不顾医生劝阻,执意回到了工作岗位。初春寒风料峭,他裹紧外套小心掩住伤口,带着未愈的病体踏上了奔波之路。白天,他强忍疼痛,辗转于各部门,一遍遍沟通协调,详细阐述项目的紧迫性与普惠性;深夜,办公室灯光长明,他伏案疾书,反复打磨申报材料,字字句句凝结着心血与担当。同事们心疼地劝他休息,他却摆摆手:“这条路早一天批下来,乡亲们就能少走一年烂泥路,我这伤不碍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投资520万元的安乐片区生产路维修项目最终成功获批并迅速落地。当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蜿蜒伸向远方果园深处,村民们自发地在路口挂起了朴素而醒目的横幅:“路通心通,感谢!”这条伊庆国以坚韧意志与病痛之躯“跑”出来的路,不仅连通了村庄与市场,更夯实了乡村长远发展的根基。
星光不负赶路人。从齐鲁石化走来的曹振华与伊庆国,在沂源山乡的振兴答卷上,以泥土为纸,以汗水为墨,写下了新时代铿锵的誓言。他们不仅是产业蓝图的擘画者与农特产品的代言人,更是基层党建的夯基人与乡村未来的筑梦者。
“他们来之前,我们哪敢想这荒山能变‘聚宝盆’?”村民周震国抚摸着蓝莓鲜亮的果实,眼中满是憧憬。燕崖镇的蜕变,正是“三牛”精神在这片乡村大地上最鲜活的实践。曹振华和伊庆国的担当照亮了沂源乡村振兴的崎岖征途,更以躬身实践证明:以奉献之犁深耕于人民厚土,再贫瘠的山乡也能生长出繁荣的春天。